這篇是這個月(2022年5月)聽的心理講座,是覓汨心理治療所主辦的「讓你懂得好好照顧你系列」線上講座——不怕焦慮來襲的正念減壓練習。
是邊聽講座邊筆記的紀錄,因此內容比較沒那麼詳盡,有興趣的人可以持續關注主辦單位,並自行報名參加聽講。(๑•̀ㅂ•́)و✧
此篇講座心得分享文分成以下三大部分:
- 講座資訊(官方公布的相關資訊)
- 講座紀錄與心得(聽講座的紀錄與心得)
- 筆記(聽講座當下的重點紀錄)
圖片取至覓汨心理治療所Facebook |
一、講座資訊
講座主題:讓你懂得好好照顧你系列線上講座——不怕焦慮來襲的正念減壓練習
講師:林肇賢 心理師
主辦單位:覓汨心理治療所
講座日期:2020年5月11日(三)19:30-20:30(19:22始開放進入)
講座地點:ZOOM線上會議
講座簡介:
- 認識正念是什麼
- 面對挫折壓力的正念技巧
- 線上引導體驗正念練習
二、講座紀錄與心得
因為公司介紹而得知覓汨心理治療所的講座資訊,採線上報名,完成報名會收到Email通知,並於活動開始前Email提供會議連結。
線上講座是透過ZOOM進行,活動主持人一開始先初步介紹ZOOM功能,並且告知會後填問券會提供簡報,大家可以認真聽講不用一直截圖。
主持人於開場詢問因為疫情居家辦公、孩子停課、自主健康管理或被隔離的人,並問候辛苦了,請給大家給予自己掌聲。
是個蠻輕鬆溫暖的開場。
接著稍微介紹講者心理師林肇賢經歷,在新竹馬偕服務超過十年。以及說明在這堂講座可以學到正念及其應用。
講座正式開始,講師自我介紹完畢後,以正念技巧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作為開頭。
說明正念常被有的迷思是被認為是正向思考,但其實並非正向思考,而是去中心化。
而是否跟宗教有關係呢?其實正念並不強調宗教信仰,也不使用宗教詞彙。
聽起來是否需要靈修靜坐打坐?有相似的形式,但正念不等於靈修。
是不是很難懂?正念不難懂,強調體驗與持續練習,以平實方式論述。
接著講到正念的來由。卡巴金博士並非心理學背景教授,他是正念減壓的創始人。
並且正念減壓(MBSR)已證實有助於臨床病患,包含慢性疼痛、精神疾病、癌症、慢性病、免疫系統疾病……等。
為什麼推薦以正念處理焦慮呢?焦慮跟頭腦非常有關,頭腦無時無刻都在幫我解決問題。行動模式像是對抗療法,同在模式像是順勢療法。
行動模式是讓我們越來越好,正念練習讓我們從行動模式切換成同在模式。同在模式沒有哪邊是我們應該要去,所要關心的只有當下。疼痛雖然存在,但不影響你。
正念心法有三,專注、覺察、不評價。
關於面對壓力的正念練習,什麼時候應該做這個練習呢?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、當下。且都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。
在講座預計結束的20分鐘前,講師開始帶大家做十分鐘練習,這個練習包含身體掃描以及正念呼吸。
人的腦袋無時無刻都在思考過去及未來,因此藉由將注意力轉移到身上,能夠思考當下。
最後十分鐘的討論及QA提問時間,聽眾透過ZOOM聊天室留言發文,這邊大略紀錄:
Q1心理師怎麼應用正念在實務上?
A1舉例咬指甲習慣的30歲個案,為這件事感到自卑,帶她正念方式約一個月就改掉習慣。還有另一個個案,分手後一直滑前男友IG很痛苦,也用正念處理過。聽起來簡單,但正念應用很廣。
Q2一定要在安靜的空間嗎?
A2剛才是第一次練習,所以會先安靜的環境做練習,熟練後才比較容易在吵雜的環境練習。
Q3有對於正念初學者推薦的書單嗎?
A3之後會再整理給大家。
Q4活在當下的感覺是什麼?
A4體驗過後非常難表達,像是被移到透明的牆,被關在現在這個時候,無法規劃及思考,但卻也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什麼。我們不太能思考現在,我們思考都是過去及未來,因此得透過感受身體來思考當下。
Q5有沒有推薦適合做正念的時間呢?
A5睡前或剛起床的時候。
Q6正念練習有初階、進階的差別嗎?
A6有。
Q7正念練習會晃神然後差一點睡著,是不容易專注的表現嗎?
A7這是很正常的,做正念時身心會自然放鬆,容易跟想睡覺連結在一起,隨著常練習後就可以維持清醒。
三、筆記
1. 正念並非正向思考。
2. 英國於2014年成立跨黨派正念小組。
3. 正念禪修延緩大腦老化。
4. 正念練習讓我們從行動模式切換成同在模式。
5. 正念心法
心法1刻意專注
心法2覺察當下
心法3不作評價(非常重要,大腦無時無刻都在做評價)
👏如果喜歡我的分享,請拍手給我鼓勵,謝謝!
延伸閱讀
【講座心得分享】心理講座:雖然焦慮,但還是想喝珍珠奶茶——教你與焦慮和解
【講座心得分享】文化自造夜講座:不只是桌遊!轟炸歷史界的大空襲
【台北展覽】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數位圖像應用展《In Touch 眾神潮》
【台北展覽】日治時期兒童教育《小太陽的養成計畫—同化不童話》
追蹤IG👉tsai_foodlife (紀錄食物為主)
追蹤FB👉無味生活的小樂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